【信息來源:中國國土資源報】 【作者:彭小云 】 【發布時間: 2017-10-10】
近日,湖南省國土資源廳、湖南省地勘局主辦的江南造山帶(湖南段)金礦成礦規律及深部找礦研討會在長沙召開。會議透露,在江南造山帶(湖南段),全省探獲金資源量新增265噸,主要分布在沅陵沃溪金礦田、湘東北大洞—萬古金礦田、湘東北黃金洞金礦田、湘西南雪峰金礦田。通過對典型礦床的研究,綜合地質、地球物理、地球化學等特征,預測全省金礦資源量將新增2000噸,新增量亦集中在江南造山帶(湖南段)。
江南造山帶(湖南段)是華南地區構造轉換的重要部位,呈弧形橫跨湘西南、湘北等區域,綿延近500公里,全省90%以上的金礦床產于此,俗稱湖南“金腰帶”。近年來,湖南通過開展“金腰帶”深部探測工程,在“金腰帶”的新區段、新層位、新類型等金礦的找礦、勘查方面取得重要進展,初步形成了會同—炮團地區、溆浦—金石橋地區、沅陵—桃江地區、醴陵—瀏陽地區和連云山地區共5處大中型金礦資源基地。
據了解,湖南是繼山東、河南、江西、云南、內蒙古之后,全國第6個年產黃金超過20噸的省份,是我國“十大重點產金省”之一。湖南廳相關負責人表示,湖南將加快金礦成礦帶深部找礦勘查工作,要在5~8年之內,使湖南黃金資源儲量超越1000噸大關,并在今后一個時期每年實現50噸~100噸的增長;要在2025年前,規劃重點發展黃金與寶玉石、礦泉水、新興非金屬等產業,其中,黃金與寶玉石產業的總體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,再造一個千億產業。
發表評論